左良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 明末一代枭雄

奇闻趣事 2023-03-26 17:15www.nkfx.cn奇闻趣事

左良玉是山东人,幼年时父母双亡,由其叔抚养带大。他身材高大魁梧,力大过人,成年后被乡亲们称为“红脸大汉”。

左良玉没有上过学,但自幼习练武艺,尤其擅长拉弓射箭,左右开弓的技艺十分娴熟。成人后,左良玉从军,到山海关外的辽东明军部队服役。

后因陕西、河南、河北一带的农民起义军风起云涌,明王朝调兵遣将镇压农民起义,左良玉被调往镇压农民运动的前线。在陕西、河北、河南三省交界处屡次交战中各有胜负,督军杨嗣昌荐左良玉有大将之才,遂拜“平贼”将军。

明崇祯九年(1636年)左良玉在玛瑙山战胜张献忠之后,声名大振,从此开始拥兵自重,蹂躏地方,朝廷无可奈何,一味姑息。

明崇祯十年(1637年)安庆告急,左良玉当时正在南阳与农民军作战,河南监军太监力促左良玉入山“围剿”农民军,左良玉拥兵不动,崇祯遂派熊文灿至安庆,请左良玉至安庆。可左良玉对熊文灿漠然置之,擅去郧县攻打张献忠。崇祯十二年(1639年)又与张献忠交锋,左良玉大败。,以“轻进”致败而贬三秩。

左良玉早已经成为勇于虐民、怯于大战大军阀,听说李自成有十几万人马南下,不敢同大顺军主力作战,又故伎重演,率部顺江东窜。当时南京正为假太子、“童妃”等案件闹得满城风雨,这就给左良玉提供了避战东下的借口。左良玉伪称奉先帝太子密谕前往南京救护,讨伐马士英为名,全军乘船顺江东下。

明崇祯十五年,左良玉与李自成会战于朱仙镇,左良玉大败,损失惨重,退至襄阳。开封再战,左良玉不敢前去迎战。李自成遂攻打襄阳,左良玉渐病,撤兵至武昌,左良玉向楚王要兵员、要粮饷,均没得到补给,遂掠夺武昌包括漕粮盐舶。

清顺治二年,南明弘光政权于南京成立,马士英执政,与东林党人互相倾轧,左良玉袒护东林党人,以清君侧之名向南京进军。讨伐马士英,在途中安庆病逝。

西楚霸王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一首霸王别姬,唱得山河为之动摇,世人不禁为霸王项羽的凄凉结局而悲恸。很多人更是认为,霸王项羽自刎乌江边的结局是他在鸿门宴上的心慈手软造成的。如若当初鸿门宴上,霸王采纳亚父范增的建议,于宴上取下刘邦首级,也许历史将会改写。其实不然,霸王项羽并非只是有勇无谋的莽夫。若那时他草率取了刘邦首级,也许不等乌江自刎,他也要早早四面楚歌了。所以说纵使是刘邦逼得项羽自刎乌江,而项羽鸿门宴上没取其性命仍是明智之举。

鸿门宴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项庄舞剑,意有沛公的成语,也是用得颇多。作为《史记》的经典篇目,咱们在语文书中也学过,而各种作家导演,更是将个鸿门宴翻天覆地,整了无数回——,您要说了,你不也在炒冷饭吗——咱却要说,咱这,好像不是炒冷饭。

鸿门宴的具体故事,基本大家都了解,就不必从头细说了。咱只说说自己的疑惑之处。


我们知道,鸿门宴进行当中,亚父范增数次举起玉玦,要项羽速做决断,杀了刘邦。项羽却假装没有看见,范增没法,自己一老头,虽然佩了把剑,却没见过血,是打不过人家的,只好出来找项庄,告诉他,项王不忍杀刘邦,你进去祝酒,完后请求舞剑,瞅机会把刘邦杀了。


这就奇怪了。如果说项羽此时是有些优柔寡断,那范增要杀刘邦的意愿,可是超级强烈啊。况且,此时帐内刘邦一方,只有张良陪酒。基本是完全没有反抗之力啊。既然想杀,范增为何不直接叫项庄进去,一刀把刘邦戳死就得了,还要搞什么又祝酒又舞剑的呢?

他是怕直接杀死刘邦,在诸侯之前,无法自圆其说?杀功臣啊,以后谁还愿跟你项家军合作呢——但问题是,要项庄去舞剑杀刘邦,就可以说成是失手把他给杀了吗——这也是在欺负诸侯们的智商,没人信啊。又或者,他怕项羽过后会责怪他自作主张?不是没可能,但本来项羽已有杀意,只是不坚决。若真把刘邦剁了,他会不承认既定事实吗?这于自己大大有利啊,难道会要去治范增与项庄的罪——再说,就算项羽会杀了范增,范增难道不能牺牲一个救大家吗?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