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猛将吕布:因贪图眼前小利而最终失败

奇闻趣事 2023-03-26 17:16www.nkfx.cn奇闻趣事
吕布是整部三国演义中最厉害的武将,除了张飞、典韦等名将能在其面前过一番招外,普通武将在其面前交手不过十余合,就非死即残。所以人送“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可见各路英豪对其勇武之忌惮。但如此英勇的吕布,却没有把本事用到正处上,而全用到背主求荣,贪图小利之上了。一生中做出了不少丢脸之事——

早年吕布曾追随并州刺史丁原,丁原待其如同自己的儿子。何进矫诏,关西诸侯入关,董卓与丁原发生冲突,但董卓畏惧吕布之勇,不敢造次,李儒建议,以利诱之,董卓以心爱的赤兔马换来了丁原的人头。吕布随董卓进京不久,又与董卓侍婢私通,被董卓“拔手戟掷布”,司徒王允又“厚接纳之”,“手刃制卓”。李 、郭汜为乱时,败退京师,欲投袁术,被术拒绝,再投袁绍,破张燕时,纵兵为祸,“绍恐还为已害,遣壮士夜掩杀布,不获。”只好狼狈逃离冀州,投奔张杨。不久曹攻徐州,又联合张邈、陈宫等人占据濮阳,为曹所破后,转投刘备,占领徐州,自称徐州牧。被汉庭加封左将军。建安三年,背叛曹操,与袁术交好,转而遣高顺攻打刘备,曹操派夏侯敦救刘备,被其击退。曹操亲征吕布,“布虽骁猛,然无谋而多猜忌,不能制御其党,但信诸将。”“诸将各异意自疑,故每战多败,太祖(曹操)堑围三月,上下离心,其将侯成、宋宪、魏续缚陈宫,将其众降。”被曹操吊死在白门楼前,一代英杰有勇无谋,刻薄寡恩,背信弃义。仅一根绳索,就烟消云散了。

吕布之勇,纵览三国众将,无出其右者。罗氏于演义中对其勇描写得淋离尽致,河内名将方悦与其一战,不到五个回合,“被布一戟刺于马下。”穆顺出马迎战,手起一戟,刺于马下;武安国不到十余合,被砍成残废。刘关张三人大战吕布,斗了一百余合,吕布才虚刺一戟,飞马奔回。曹操手下六员虎将,与其交手,“布遮拦不住,拨马回城。”想那诸将,都有万夫不挡之勇,六人打一个,还让其轻松逃脱。可惜,吕布如此英勇,却没有用到正处,全用来背主求荣,贪图小利上了。(以上引号内容引自《三国演义》)

说说吕布为人,一生反复无常,做尽背信弃义之事。先是投丁原,丁建阳待其不薄,再深的恩情,不如一匹赤兔;董卓与其形同父子,还不是因为一侍婢(正史中未提此人是谁,罗老儿虚构了一美女貂婵),死于其戟下,,董卓之死,人人称快,但最起码不应该死在此等“三姓家奴”之手。濮阳一战,领地全失,只好领残兵败将狼狈投刘备而来,还是取刘备而代之,占据了徐州。投书曹操,欲与结好,曹氏以朝廷之名加封其为左将军,“山阳屯送将军所失大封,国家无好金,孤自取家好金更相为作印,国家无紫绶,自取所带紫绶以籍心。”可见曹操是真心拉扰其为之所用,极尽美言之能事。事实呢,“建安三年,布复叛为术,遣高顺攻刘备于沛,破之。”此人还是背叛了他。

其实在与吕布相较的众人中,受吕布害最深的要数袁术了,初,吕布方占徐州,袁术送米二十万斛,与其结好,,辕门射戟,与术反脸;“术欲结布为援,乃为子索布女,布许之。”不久又后悔,“布亦怨术初不已受也,女已在涂(途),追还绝婚,械送韩胤,枭首许市。”及到后来,被围下邳,才念起袁术的种种好处来,“布恐术为女不至,故不遣兵救也,以绵缠女身,缚著马上,夜自送女出与术。”可惜那时已经迟了,即使袁术不计前嫌,曹操大军合围,怎能救得了他呀。所以在此人心中,利益永远是最主要的,可以为小利而背弃诺言,也可以为小利而手刃亲人,所以此等人物若在三国继续存在下去,不知要做出多少丢脸之事。

再看看吕布的用人,好象在其一生中就没有对谁信任过,远的不说丁原、董卓,就看他占领徐州后如何对待众将的。高顺对其忠心耿耿,“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为其攻城掠地,冲锋陷阵,“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从郝萌反后,更疏顺。以魏续有外内这亲,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可惜高顺对其如此忠诚,不过如他的一个亲戚,再看看魏续,背叛他的还不是魏续等人。高顺忠勇一世,所保之主却为一刻薄寡恩的小人啊。

陈宫当年背叛曹操,追随吕布,但吕布却不能用之,及至下邳被围,陈宫建议“若将军以步骑出屯,为势于外,宫将馀众闭守于内,若向将军,宫引兵而攻其背,若来攻城,将军为救于外。不过旬日,(曹)军食必尽,击之可破。”,其实在当时的情况下,这是解下邳之围的最好办法了,曹军忌惮吕布之勇,外战必战不胜,攻城则难下。一开始吕布也赞同此计,但其妻却说“昔曹公待公台(陈宫)如赤子,犹舍而来。今将军厚公台不过于曹公,而欲委全城,捐妻子,孤军远出,若一旦有变,妾岂得为将军妻哉!”呜呼,想那陈宫弃曹投吕,一路追随其南征北战,何来背弃之有,陈宫再好的计谋,皆不如妇人的一句话,象这样用人用兵之人,不灭亡那真是没天理了!

,此人一向贪生怕死,最丢人的莫过于白门楼乞命之举。“遂生缚布,布曰‘缚太急,小缓之。’”丢脸呀!然后又对刘备言“玄德,卿为坐客,我为执虏,不能一言以相宽乎?”又求教于曹操,“明公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其贪生怕死之状,真正丢尽天下英雄的脸了,幸亏曹操纳刘备之计,“缢杀布。”不然,如果留此小人在世,不知又要惹出多在的乱子来。

所以,对待吕布,我深爱其勇,但对其卑劣的人品和弱智的头脑,吾深恶之,可惜现在社会象吕布这样的小人则处处皆世,防不胜防啊……

  宦官究竟是怎样一种人呢?历来读史的人,怕知道宦官之为害者多,知道宦官的来源者少。

  所谓宦者,大家都知道是曾经阉割的人。近代的俗语,亦称为太监。那是因为在明朝,他们所做的官,有二十四个,都称为某某监之故,这是不难解的。然则何以又称为宦者呢?在后双时代,这一种人,威权很大,败坏政治很厉害,所以写《后双书》的人特地替这一班人做了一篇传,名为《宦者列传》,《宦者列传?序》里说“中兴之初,宦者悉用阉人。”这句话,和我们通常的见解有些不符。通常的见解,都以为宦官就是阉人,现在却说光武中兴之后,宦官才全用阉人,那么,自此以前,宦官就并非阉人了。所以有人疑心这“宦”字是错的,说当作“内”字。他这句话,实在是错的。

  宦字的意思,本来并非指阉割。而宦官二字,亦本非指阉割的人所做的官。

  我们所谓五经,中间有一部唤做《礼记》。《礼记》的第一篇是《曲礼》,《曲礼》里有一句“宦学事师,非礼不亲。”学就是进学校,宦是什么呢?

  须知道古代所谓学校,和现代全然不同。现代的学校,必须要传授些知识技能,古代的学校则全无此事。古代的学校亦分为大学小学,所谓小学,只是教授一些传统的做人道理以及日常生活间的礼节,如洒扫应对进退之类。又或极粗浅的常识,如数目字和东西南北等名称之类。根本说不上知识,更无实际应用的技能。

  至于大学,其中颇有些高深的哲学,宗教的意味是很浓厚的。《礼记》里又有一篇,唤做《文王世子》。《文王世子》说当时大学中所教的,是诗、书、礼、乐。这并不是现在的《诗经》《书经》《礼记》等等。须知古代的人研究学问的很少,而古人的迷信,却较后世人为深。当时的人对于一切问题的解释,都含有迷信的意味。所以在后世,学术和宗教是分离的,在古代则是合一的。所以古代的学问只存于教会之中,而教育权也操在教会手里。古代教会中非无较高深的学问,然总不能全脱离宗教的意味。至于实用的知识技能,则是他们所看轻的,学校里并不传授。所谓诗、书、礼、乐礼即宗教中所行的礼,乐即宗教中所用的乐,诗就是乐的歌辞,书大约是宗教中的记录。在古代,历史和宗教中的经典,也是分不开的。印度和西藏都是如此。古代学校中有所谓养老之礼,其仪式非常隆重。天子对于所养的老人,要自己割好了肉,捧着酱送去请他吃。吃了,还要自己斟酒,给他漱口,就因为他是一个宗教中的长老,与不带迷信色彩的师长不同。《礼记》上还有一篇,唤做《王制》。《王制》里有一句说“出征执有罪,反释奠于学。”释奠是一种祭祀之名。发兵出去,打了胜仗,回来却在学校里去举行祭礼,就可见古代学校不是一个学术机关,而其宗教意味极为浓厚了。古书上说学校制度的地方很多,不能全说它是子虚乌有,从没见古书上记载一个人在学校里学到了什么知识技能,就是为此。

  然则古人没有应用的知识技能么?不然,我们知道所谓三代之世,已有较高度的文明,其时有许多事情,已非有专门知识技能不能办,就是现在所传的几部先秦子书,其中包含专门的知识技能也颇多,不能说全是后人伪造的。然则古人的知识技能,从哪里来的呢?这就是从宦之中得来。

  古人解释宦字,有的说是学,有的说是仕;的确,这二者就是一事。因为在古代,有些专门的知识技能,就是在办理那件事的机关里,且办事且学习而得的,从其办事的一方面说,就是仕;从其学习的一方面说,就是学。

  读者诸君,总还有读过《论语》的,《论语》的《先进篇》有一段,说“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路再鲁莽些,也不会主张人不学就可以办事。子路只是看重且办事且练习,而反对不能直接应用的知识,和现在有些人看重应用技术,而藐视高深学理一般。这就是重视宦而轻视学。汉时皇室的藏书,由刘向和他的儿子刘歆编成一部书目,谓之《七略》。班固《汉书》的《艺文志》,大部分就是抄录他的。他对于每一类的书,都有推论这种学问从何发源及其得失的话。其论先秦诸子之学,都以为是出于一种官署,就是为此。然则宦就是在机关中学习做公务员。公务员中,自然有出类拔萃,有学术思想的,就根据经验,渐渐地成为一种学术了。

  话越说越远了,这和后世所谓太监者何干呢?不错,听我道来。刚才所说的,只是宦的正格。譬如现在机关中正式办理公务的公务员。现在机关中不有名为公务员,而实在无事可办,或者只是替长官办理私事的么?在古代亦何尝不是如此。所以秦始皇少年时,有一个人唤做嫪毐的,和他的母亲奸通了,嫪毐自然阔起来了,于是“诸客求宦为嫪毐舍人千余人”。这句话,见于《史记》的《吕不韦列传》里。这所谓宦,哪里是在什么机关里学习什么公务?不过在他家里做他的门客罢了,所以要称为舍人。嫪毐的舍人固然极一时之盛,古代的贵族,决不止嫪毐一个人有舍人。这种在贵族家里做舍人的,都谓之为宦。所以“宦”字又有一个训释是“养”。“养”字可从两方面解释。他们是他们主人的食客,是他们的主人养活他的,所以谓之养。亦可以说他们是以奉养他们的主人为职务的,所以谓之养。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