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拭简介/生平事迹 张拭人物评价

奇闻趣事 2023-03-26 17:16www.nkfx.cn奇闻趣事

人物简介:

张栻(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人,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

生于南宋高宗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南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年),主管岳麓书院教事,从学者达数千人,初步奠定了湖湘学派规模,成为一代学宗。南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迁右文殿修撰,提举武夷山冲祐观。其学自成一派,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孝宗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去世,享年四十八岁。

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本名张栻
别称南轩先生,张宣公
字号字敬夫,号南轩
所处时代南宋
民族族群汉

出生地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
出生时间1133年9月15日
去世时间1180年3月22日
主要作品《张南轩公全集》《南轩文集》
主要成就创办城南书院,与朱熹、吕祖谦合称“东南三贤”

人物生平

受学父长

张栻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其一世祖张九皋,是唐朝宰相张九龄之弟,曾任唐岭南节度使,由韶州曲江(今属广东)迁长安。传至八世祖张璘,任国子祭酒,随唐僖宗入蜀,由长安徙成都。十世祖张文矩,封沂国公,即为张栻高祖,早逝,夫人杨氏携子由成都徙绵竹,张家遂为绵竹人。曾祖张弦,封冀国公,至和元年(1054)知雷州。祖张咸,封雍国公,任宣德郎佥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父张浚。传至张栻为十四代。

南宋高宗绍兴三年(1133年),张栻出生于四川阆中。时张浚在绍兴元年(1131年)率吴玠、吴璘大败金军于和尚原之后,于第二年(1132年)奏迎太夫人即张浚母由绵竹家乡来阆中军中奉养,其妻也随太夫人前往,绍兴三年(1133年)张栻即降生于阆中。

绍兴七年(1137年)张浚落职,以朝奉大夫秘书少监分司西京永州居住,绍兴八年(1138年)二月,张栻六岁,随父至永州(今湖南零陵)居住。张栻在答友人陈平甫的信中自述说“我从小跟着父亲来南方,辗转三十多年,虽然是蜀人但没有与蜀地的人相处过”(《南轩文集》卷二十六)。张栻从小在家庭受到张浚亲自教授孔子儒家忠孝仁义的教育。

绍兴十六(1146年),张栻十四岁,张浚谪居连州(今广东连县),张栻随父居连州,从王大宝游学。王大宝,字元龟,潮州海阳(今广东潮安)人,曾知连州,后召为礼部尚书。张浚贬官至连州居住时,即令张栻从之学。此时,张浚又亲自教授张栻《周易》。

绍兴二十年(1150年)至绍兴三十年(1160年),张栻十八至二十八岁,随父移居永州。这段时间,张栻主要是从父学习儒家仁义之道,并受到二程理学思想的薰陶。其间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张栻祖母逝世,张栻随张浚护丧归葬于四川绵竹故里。后返永州。

拜师胡宏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张栻二十七岁,辑录孔子大弟子颜渊的言行作《希颜录》上下篇,图以颜渊为楷模,致知力行,求得孔子之道。并于是年闻五峰先生胡宏在衡山传程颢、程颐之学,遂去信求教质疑。

胡宏(1105年--1161年)字仁仲,崇安(今属福建)人,南宋著名理学家,师事二程门人杨时及侯仲良,是二程的再传弟子。以父(胡安国)荫补右承务郎。力主抗金,不与秦桧交往,隐居湖南衡山二十余年。是宋代理学中“开湖湘之学统”的人物。其哲学以性、道为最高范畴。著作有《知言》、《五峰集》等。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张栻二十九岁,前往衡山拜见胡宏为师,问河南程氏学。张栻后来说“开始时听到五峰先生的名字后,看到他的讲话而真的是心悦诚服,经常写信求教答疑。辛巳年(1161年)才利用机会见到先生。先生看着我愚笨而教的,之所以长善救失,大概有在语言之外的人。只得到一次相见,之后先生便去世。”(《南轩文集》卷二十六,《答陈平甫》)胡宏接受张栻为弟子后,即向他传授孔子仁义之旨和二程的理学思想,并对张栻的学问十分欣赏。他在给孙正孺的信中说“敬夫(张栻)特意来访,(我们)一见面就好像旧交相见,说话语气契合,真是天下的英才啊。(我)看到他心中有正气,日进不息,而且不可以用浅气量的。(我们)学派之门,后继有人,真是幸事啊"(《五峰集》卷二)张栻拜胡宏为师,时间虽较短,但胡宏对张栻理学思想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胡宏在接纳张栻为弟子的当年即去世。是年张浚奉旨自便,于是到潭州(今湖南长沙),遂以观文殿大学士判潭州。张栻这时亦随父居潭州城南之妙高峰,筑城南书院,以教来学者。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