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简介/生平事迹 胡适人物评价

奇闻趣事 2023-03-26 17:16www.nkfx.cn奇闻趣事

人物简介:

胡适,著名学者、诗人,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安徽徽州绩溪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著闻于世。

幼年在家乡私塾读书。思想上深受程朱理学影响。曾求学于美国,师从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1917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他陆续发表一些文章,从创作理论的角度阐述新旧文学的区别,提倡新文学创作,翻译法国A.都德、G.de莫泊桑、挪威H.J.易卜生的部分作品,又率先从事白话文学的创作。他于1917年发表的白话诗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批新诗。胡适信奉实用主义哲学。“五四运动”后,同李大钊、陈独秀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分道扬镳,由“问题与主义之争”开其端,倡导改良,从此改变了他原想20年不谈政治的态度。他于1920年代办《努力周报》,1930年代办《独立评论》,1940年代办“独立时论社”,都属政治性刊物。1938~1942年出任国民政府驻美大使。1946~194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去美国。1958年返台湾任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在台北病逝。

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在史学、文学和哲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晚年潜心于《水经注》的考证,但未及写出定稿。

中文名胡适
外文名Hu Shi
别名胡嗣穈,胡洪骍,胡希疆
国籍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上海浦东川沙
出生日期1891年12月17日
逝世日期1962年02月24日

职业学者、思想家、诗人、史学家、作家等
毕业院校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
信仰实验主义[2]
主要成就新文化运动领袖,开创哲学史,研究创办新青年,提倡白话文。
代表作品《胡适论学近著》、《哲学史大纲》、《尝试集》、《白话文学史》
逝世地台湾省台北市南港区
性别男
子女胡祖望,胡素斐,胡思杜

人物生平

时间事件

公元1891年

12月17日未时出生于江苏省松江府川沙县(今上海市浦东新区)。
  公元1893年随母亲冯顺弟前往台湾其父胡传任所。
  公元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随母亲离开台湾返回上海,后回祖籍安徽省徽州绩溪县上庄村,进家塾读书。其父胡传病逝于厦门。
  公元1904年与江冬秀订婚,从三兄到上海,入梅溪学堂。
  公元1905年进澄衷学堂。
  公元1906年考取公学。
  公元1908年入新公学,兼任英文教员。
  公元1910年留学美国,入康奈尔大学选读农科。
  公元191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师从于约翰·杜威。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要内容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通过哲学博士学位的考试,回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回安徽省绩溪县与江冬秀结婚。
  公元1919年接办《每周评论》,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主张改良主义,挑起问题与主义论战。
  公元1920年离开《新青年》,在南京大学暑期学校讲学。
  公元1922年任北京大学教务长兼代理文科学长,创办《努力周报》。在其第二期(1922年5月14日)与蔡元培、李大钊、陶行知、梁漱溟等联名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
  公元1924年与陈西滢、王世杰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
  公元1925年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