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民国第一女杀手:曾经暗杀袁世凯和良弼

奇闻趣事 2023-03-26 17:17www.nkfx.cn奇闻趣事

  郑毓秀(1891年3月20日-1959年12月16日),别名苏梅,女,广东省广州府新安县(今属深圳市)人,清末、中华民国革命家、政治家、法官、律师。她曾多次参与刺杀晚清政府要人,她还是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博士,第一位女性律师,第一位省级女性政务官,第一位地方法院女性院长与审检两厅厅长。

  在辛亥革命爆发后的一两个月,郑毓秀多次为革命党人秘密运送军火,传递情报。作为颇富传奇色彩的女性,郑毓秀曾两次参与了革命党人暗杀清廷要员的活动。

  1912年1月,因听说满清皇帝不愿意退位是袁世凯支持的,京津同盟会决定刺杀袁世凯。这一刺杀计划由郑毓秀主要负责。

  刺杀小组一行12人,选择的时间是1月16日的早晨,地点是袁世凯的马车每天按习惯从家中到元帅府必经的一段路上。1912年1月15日晚,各组已奔赴各自岗位。郑毓秀突然接到同盟会北京分会的紧急命令放弃刺杀袁世凯,因为南北议和真正的阻力是来自良弼,并非袁世凯。

  郑毓秀飞快地跑去约会地点通知放弃计划。她清醒地意识到,时间紧迫,倘若能够阻止这次行动,就会减少同志们的牺牲。可是为时已晚,刺杀行动已经开始。大街上惊慌的人群四处逃散,现场一片嘈杂混乱。为了掩护其他同志,郑毓秀掏出藏在衣袋里的手枪,向着天放了两枪,接着又朝袁世凯的马车开了一枪,没有想到子弹打中那匹上下跳跃的马,马匹当场倒下。当她举枪向袁世凯射击时,扳机却出现了问题,右拇指一块肌肉被夹在扳机上,鲜血染红了手掌。

  这一痛,郑毓秀彻底清醒过来,意识到自己必须迅速离开这个危险的地方,她忙将手枪抛在一边,把手藏在口袋里,并故意靠近警察,大声喊道“岂有此理!那些无法无天的革命党,竟敢光天化日之下干出这种事情!”并迅速乘黄包车离开了现场,那些警察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位女子竟是刺杀袁世凯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刺袁行动十几天后,郑毓秀又加入了行刺良弼的第二次暗杀行动。良弼是满人,他掌握着一定数量的军队,是宗社党的核心人物。他坚决反对清帝退位,是顽固守旧的人,成为革命党的死对头。郑毓秀等接到任务后,吸取了刺袁行动的教训,改变了行刺方法,决定派一人先接近良弼,然后近距离炸死他。担当刺杀任务的是革命党人彭家珍,其实彭家珍正与郑毓秀的姐姐处在热恋之中,生离死别,郑毓秀的姐姐伤心欲绝。郑毓秀也十分悲伤,但为了革命事业,仍然坚决支持彭家珍的行刺行动。由于郑毓秀等人的周密安排,刺杀良弼的行动终于成功。

  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在洛川会议后发出命令,决定将工农红军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共辖3个师,每个师4个团,共12个团。随后,八路军总部收到了国民党政府发给的第一批军饷,计有30万银元。

  中共领导的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政府的第八路军,作为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来之极为不易的。1936年12月1日,毛泽东、朱德等19位红军高级将领联名致电蒋介石,恳切提出“吾人敢以至诚,再一次请求先生,当机立断允许吾人之救国要求,化敌为友,共同抗日,则不特吾人之幸,实为全国民族唯一之路。【注】”蒋介石和国民政府对此均无下文。

  同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突发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不得不同意联共抗日。,在紧锣密鼓的国共谈判中,却因红军的改编问题使国共双方陷入僵局,据史料记载,第二次国共合作当时中共要求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应保持4个军12个师的兵力规模,但蒋介石只同意红军编成3个团。由于国共双方意见相差悬殊,谈判一度搁浅。

  1937年3月下旬,周恩来从延安抵达杭州,亲自向蒋介石出示了中共新的十五条意见书,其中最关键的内容为改编后的八路军总兵力不少于4.5万人,红军和陕甘宁边区的经费,由国民政府拨付。蒋介石和国民政府给地方军队拨放军饷早有先例,而且当时对各路地方军阀极尽用重金拉拢之能事。比如,东北易帜后,国民政府每年拨付给张学良的东北军军饷高达200万银元。,这一次谈判因故却依然没有达成协议。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