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帝朱棣是明君还是暴君?

奇闻趣事 2023-03-26 19:25www.nkfx.cn奇闻趣事

永乐五年初即公元1407年2月,才子解缙再一次被排挤出了中央。被皇帝朱棣贬出京城。

这次离京距离第一次离京已近二十年,此时的解缙已近不惑之年,但还是因为政治不成熟远离了权力中心。

与妻子临边时,解缙写下了一首诗《赴广西》

多情为我谢彭郎,采石江深似渭阳。相聚六年如梦过,不如昨夜一更长。

从这首诗中不能看出,时年38岁的解缙,虽然充满了对朝廷生活的留恋,但已坦然面对现实,或许朝中的束缚早已令他厌倦,他也有一种从鸟笼里飞出去的冲动。做了地方大员的解缙,情况还不算太糟糕。广西布政使参议,是个正厅级干部,如果顺利在广西做厅长,解缙也许更加优哉游哉。但事情发展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好。解缙这样宠臣,个性鲜明,得罪的人多,一旦离开皇帝身边,处境就急剧恶化了。果然,经过长途跋涉,解缙刚到广西,事情又起了变化。广西布政司接到圣旨,将解缙调动直接贬到新建省交趾,担任督运粮饷工作。

解缙大感惊愕,朝廷明明指令他出任广西布政司右参议,却怎么又将他遣往交趾呢?这一突然变更,解缙全然不知内情。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解缙离京后,马上遭同僚落井下石。

我们此前讲过,解缙受宠时,皇帝朱棣曾拿来重臣名单,让他逐一点评。因为个性使然,才子将每个大臣的长短处一语道破。如此便埋下了隐患。平日得宠时同僚不敢发作,到了失宠时刻,就不免墙倒众人推了。尤其是遭到解缙恶评、有才无德的礼部郎中李至刚,此时给了失宠才子热烈的回报。

当解学士墙倒之时,李至刚适时出手了,上疏揭发解缙怨望,背着皇帝发牢骚。李至刚的状纸,专捅朱棣敏感部位皇上你那么器重解缙,可他连皇上骨肉也离间。皇上出兵讨伐安南,他居然极力反对。这次皇上让他到广西,他在一些朝官面前大发牢骚,对皇上极是怨恨不满。臣以为,当前皇师正大破安南,安南不日将平,不如把解缙放去督运军饷,待交趾平定,让解缙驻守交趾算了。

听了李志刚这番话,朱棣深信不疑。他对解缙已怀有很深的成见,知道以解才子的傲气,他受此委屈,抱怨肯定是有的。李至刚一揭发,他立即采信,解缙还走在半道上,就接到公文广西不必去了,你直接去交阯上任吧。

从这个事情来看,朱棣是个非常喜欢群臣告密的一个皇帝,他不是明君而是暴君。行否告密之风,这也是区分明君与暴君的一个重要标志。

开明的皇帝,大都对告密者嗤之以鼻。譬如千古一帝唐太宗。起初当皇帝时,也有不少告密者通过告密,前来邀宠。一开始太宗还以为这些人是忠臣。但丞相魏征对太宗说了这样一番话

以讦为直,以谗为忠。陛下纵未能举善以厉俗,奈何昵奸以自损乎!

​魏征说,以告发别人的隐私表现正直,这是哪门子的正直呢?以跟上司打小报告表现忠诚,这又是哪门子的忠诚呢?如果陛下欣赏重用这样的属下,那么整个大唐就会人人自危,陛下无异于纵奸犯科、自毁声名!

唐太宗一听,言之有理。不兼听无开明,不开明无盛世。

于是,他从此远离告密者,刹住告密之风。

,明太宗不是唐太宗啊,这个朱棣比他老爹朱元璋还喜欢告密者。

为什么?在这里有必要做个深度交代。

朱棣,明朝第三任皇帝,年号永乐,庙号太宗、成祖。

在这里,我们要解释下古代皇帝称谓,一般有两个叫法。一种根据年号,一种根据庙号。二者的重要区别,一个是生前叫的,一个是死后叫的,也就是说,年号是跟着当朝皇帝日历本走的,而庙号是前皇帝死后由继任皇帝根据先皇的作为和序位给予评定的。没有大臣对当朝皇帝称庙号,或者皇帝自称庙号,那会吓死人的。譬如朱棣,他的庙号先为太宗,后升格为成祖。如果影视剧中出现大臣对皇帝朱棣称太宗,成祖,或者朱棣向大臣自称本太宗、本成祖云云,估计是会出人命的。

年号永乐的朱棣,虽然嘴里嚷嚷说要做唐太宗,庙号也是太宗,实际上却是明太祖朱元璋再世。可以说,是个权力欲极强、非常残忍非常保守的暴君。史学家对他的评论,多有恣行诛戮之语。这个人随意杀人,弑杀成性。他杀建文帝旧臣方孝孺,株连十族,一下子杀了873人,一人惹怒了他,800多人要跟着一起死。朝鲜史料《李朝实录》记载,因为两个妃子的忠诚度惹得他怀疑,他竟然一度要把宫中所有女人斩尽杀绝,创下活剐三千宫女屠杀记录,无论是大臣还是宫女,他都要求对他绝对忠诚,不能有丝毫的动摇。他的残暴和保守指数,一点也不亚于他爹朱元璋。除了权力能带来安全感,还能对谁真正放心呢?

所以,这个样子的皇帝,自然对大臣的隐私怀有兴致、青睐告密者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