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家训成就一世英名

奇闻趣事 2023-03-26 19:25www.nkfx.cn奇闻趣事

毫无疑问,李世民的玄鉴深远,得益于母亲的教育;临机果断的品性,更是有母亲言传身教的耳濡目染……

任用人才、从谏如流、河清海晏……从而成就了“贞观之治”的大唐盛世,也成就了唐太宗李世民的一世英名。

作为帝王,李世民的丰功伟绩已经载入史册,众所周知。而正是早年母亲窦氏的教育引导,才成就了李世民后来的帝王霸业。

【1】

李世民的母亲窦氏,出身于关陇世家,继承家族尚武精神,同样看重男儿以军功建功立业。

李世民与母亲在故乡唐王洞相依为命,度过了艰难的少年岁月。

窦氏有着将儿子培养成文武双全的帝王之才复兴家业的梦想,她严格要求李世民,给他锻造的箭簇不仅比一般人所用的大一倍,且要求他“射洞门阙”。除了习武,窦氏更要求李世民熟读兵书,要做到倒背如流。

李世民在辞章和书法上的童子功,皆赖于其母教育。李世民幼年所有有关政治文化知识,也是在昏暗的“唐王洞”里,由母亲教授。李母窦氏“工篇章”“文有雅体”,而且所写的文章“好存规戒”,言之有物。

李世民在母亲教诲下养成了喜爱读书、爱好文史的习惯,且后来写的诗文,简劲朴实,苍凉有力。有人说,李世民的文风,为中唐后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古文运动的兴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李世民还是初唐一位杰出的书法家。行、草、隶书、飞白,无所不能。他的书法作品,流畅奔放,用笔丰满圆润,内力雄健。宋朱长文《续书断》卷上,列其书法为“妙品”,论曰“翰墨所挥,遒劲妍逸,鸾飞凤翔,虬龙腾跃,妙之最也。”

这一切,全得益于他的母亲窦氏。

【2】

大业九年(613年),李渊任卫尉少卿,到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为隋炀帝进攻高丽督运军粮。李世民随其母窦氏,经洛阳,到涿郡。

不幸,当年五月,窦氏在涿郡逝世,终年45岁。在母亲临终时,年仅14岁的李世民终日在身边伺候。“自母寝疾,朝夕侍侧,不能衣冠。所进汤药,必先尝之。及殁,哀伤过度而消瘦;杖而能起……”母亲去世,在李世民的生命里留下了巨大的伤痛。后李世民千里迢迢扶柩归故土,安葬母亲在渭水之滨的“武功别业”东南。

唐有天下后,追谥窦氏为太穆皇后,墓地被尊称“寿安陵”。

在李世民16岁的时候,在各地辗转为官的李渊归来休假,将几个儿子叫来考察,年少的李世民,大胆同父亲谈论兵策,谈论时事,让李渊对这个儿子格外器重。

毫无疑问,李世民的玄鉴深远,得益于母亲的教育;临机果断的品性,更是有母亲言传身教的耳濡目染,正如李世民成为唐太宗后所言“朕爰自幼年,夙秉庭训,岂徒学闻诗礼,因令匡定家国。”

【3】

而李世民的宏图大志以及文韬武略,很快便在历史的潮流中显现出来。

大业九年(613年),李世民娶高士廉的外甥女长孙氏为妻。大业十一年(615年),李世民参加云定兴的军队,去雁门关营救被突厥人围困的隋炀帝。

大业十三年(616年),父亲李渊出任晋阳留守,李世民跟随到太原并随父多次出征,平定发生在今山西省内的各种叛乱和抗击东突厥人的入侵。

义宁元年(617年),看透了历史形势的李世民鼓动父亲李渊起兵反隋,是为晋阳起兵。李渊封李世民为敦煌郡公、右领军大都督,统率右三军,起兵攻入长安,并且灭隋。李世民官拜光禄大夫、唐国内史,徙封秦国公,食邑万户。

义宁元年(617年)农历十二月,李世民为右元帅,徙封赵国公,率兵十万进攻隋朝的东都洛阳,不克而还,设三路伏兵于三王陵,击败隋将段达。武德元年(618年)农历五月,李渊废黜杨侑,称帝,改国号为唐,封李世民为尚书令、右翊卫大将军,晋封秦王。

武德九年八月初九甲子日(626年9月4日),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动荡后,李渊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李世民。李世民登基为帝,次年改元贞观。

李世民,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实现了母亲生前的愿望。

【4】

李世民即帝位不久,按秦王府文学馆的模式,新设弘文馆,进一步储备天下文才。李世民知人善任,用人唯贤,不问出身,初期延揽房玄龄、杜如晦,后期任用长孙无忌、杨师道、褚遂良等,皆为忠直廉洁之士;其他如李积、李靖等,亦为一代名将。,李世民亦不计前嫌,重用建成旧部魏征、王圭,降将尉迟恭、秦琼等,人才济济。又命高士廉、令狐德棻等人重修《氏族志》,着重立德、立言、立功,以功臣代替世胄;又通过科举,吸纳有才干的庶族士人,用科举代替门第。从而,寒门子弟入仕机会大增,为政坛带来新气象。,更接纳封德彝之议,命宗室出任官吏,以革除其坐享富贵的恶习。

李世民以隋炀帝拒谏亡国为戒,即位后尽力求言,他把谏官的权力扩大,又鼓励群臣批评他的决策和风格。其中魏征廷谏了200多次,在朝堂上直陈皇帝的过失,在早朝时多次发生了使李世民尴尬、下不了台的状况。又如王圭、马周、孙伏伽、褚遂良皆以极谏知名。晚年的李世民因国富民强,纳谏的气度不如初期,偶尔也发生误杀大臣的遗憾,大致上仍克制、保有纳言的风范。

李世民在位期间使隋制更趋于完善。如中央朝廷方面延续了三省六部制,特设政事堂,以利合议问政,并收三省互相牵制之效;地方上沿袭了隋代的郡县两级制,分全国为十个监区(道)。,行府兵制,寓兵于农;均田制、租庸调制、科举制等皆有所发展。

贞观时期在李世民的治理下,社会夜不闭户,道不拾遗。那时的中国政治修明,官吏各司其职,人民安居乐业,不公平的现象较少,中国人心中没有多少怨气。丰衣足食的人不会为生存铤而走险,心平气和的人也不易走极端,犯罪的概率也就少之又少。

【5】

毫无疑问,李世民是一个好皇帝,治国有方,后来,贞观十七年(643年)四月,太子李承乾以谋反之罪被废,唐太宗遂将第九子晋王李治立为太子。有了李承乾的事情,李世民对太子李治更为严加教管。晚年时,李世民着《帝范》一书以教诫太子李治,了他的施政经验,自评一生功过。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正月,唐太宗将他撰写的《帝范》十二篇颁赐给太子李治,并对其告诫说“你应当以古代的圣哲贤王为师,像我这样,是绝对不能效法的。因为如果取法于上,只能仅得其中,要是取法于中,就只能仅得其下了。我自从登基以来,所犯过失是很多的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烦劳。所有这些,都是我所犯的最大过失,千万不要把我做榜样去效法。”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