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秦始皇统一中国的风水之谜

奇闻趣事 2023-03-26 19:25www.nkfx.cn奇闻趣事

  秦公陵园前宽阔的西汉水上游流域,是秦人繁衍壮大的根据地。

  礼县红河、盐官一带的古西犬丘地区,曾是秦人早期的都邑所在。西汉水源头,有两个相接成丁字形的条状河谷盆地,一是盐官川,二是红河川。红河川北隔一道山岭,还有天水的耤河川。这里气候温润,植被茂盛,土地肥沃,宜农宜牧宜生养,是天然的农牧场所,是上苍给予秦人的厚赐。秦人先祖正是靠这两个宽广富饶的河谷盆地起家,展开由西垂发祥、到雍城发展、在咸阳壮大进而灭掉六国、统一全国的历程。

  七马奔槽

  在秦人的发展史上,马作为基本的动力使役,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立国到统一战争,马起到了难以替代的作用,马成为秦人的骄傲和象征。

  西垂秦公陵园,有与马相关的风水元素吗?有。

  大堡子山东南约30余公里,有马家大山,东西展布。逶迤西北约3公里,起马台,北接4条粗壮的小山梁,构成马车。马车北上6公里,山地大幅度展开,7条山梁向北分出,齐聚西汉水南岸,其正面较马车宽逾10倍,达20公里。风水上,这是典型的七马奔槽。

  槽,即西汉水上游河谷。像是早就等待着这一刻的到来,大堡子山主人一声令下,大军启动,七马纷出,乘坐指挥员的马车押后。这又是奇异的七马奔槽,其含义远不止于常马驰逐。

  由马家大山发出的马,层次分明,前后有序,尊卑有别。七马自山上宽正面呼啸而下,是为天驷出厩;位在高原,马车于山坡上驰骋,又为天马驰阪。

  
天驷出厩(载《玉髓真经》)天马驰阪(载《玉髓真经》)

  天马驰阪

  与圣人孔子尼山的驰原之马不同,马家大山有的是高原马群,大别于平洋独马。天驷出厩、天马驰阪,风水术均主大贵,发达速。

  天驷出厩者,土星如厩马出平地也。厩马成群,出土山,落平地,为成群之马,故曰出厩。天马驰阪者,马在山坡之上,驰骤而下也。前图主大贵,而厩马成群者,不必自为牧养。后图主大贵,而达速者,马从峻坂而下,其势疾速,人力所不能制而止之也。二格皆土星出旺气而为马,力量轩昂,故贵气亦重。

  天驷、马车,区别在台;出厩、驰阪,别在有车还是马院。同为高原之马,若至秉麾方面,裂土封侯,非有马院者不达。马家大山七马集于西汉水南岸,有马院,是为出厩。驰阪有四数之限,用于车仗。马家大山前马台,四马在高山拥下,又为驰阪。既备出厩又兼驰阪之象,天驷为驰阪天马所驱使,风水显示,这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马队,是一支有组织、有指挥、具相当战斗力的军队,非一般散骑游勇、乌合之众可比。它的拥有者,必擅征战逐鹿,贵至分茅胙土、至尊无上的地位。

  马家大山同为西秦岭山脉,在朱圉山龙脉结作的时刻,以应砂的辅助姿态出现,隔河相望,遥为呼应,共同回朝秦公大墓,给予了龙脉以赤诚有力的支持。与此,礼县南部的龙王山支脉,由西汉水东出发,溯水而上,向东北分支,两条山脉东至漾水河西,止于西汉水南,与马家大山互为犄角。

  马以草为食,草因水而茂。马山多见,宜水、草养之。否则,无水缺食之马,跃进乏力,奔袭难继,不至显赫。故槽于马尤重,池塘次之。秦公墓前经千万年流水冲刷留下的一条深深的河谷,活生生就是一条马群齐集饮水的天设长槽,吸引着八方之马围拢过来。

  这是一个马的世界。南有龙王山发脉之马,东南有马家大山马群,北有朱圉山南下之马,群马奔向同一个目标,聚首西汉水。马出现的方位不同,贵贱有别。在三个不同方向的马队中,尤以东南方位马家大山发出的离明马群为主、为贵。

  七马奔槽,不论偏正,富贵兼备。列于正前,预示所主之人与马有缘,因马富贵。

  历史上的秦人,擅养马是出了名的。地处西北游牧区,秦人祖先以养马起家,伴随着马的繁衍壮大,驭术得以超群绝伦,马匹和车仗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当秦之世,又以车千乘,骑万匹的规模,横扫六合。

  西汉水上游河谷盆地,山奇水秀,自古以来植被茂盛,风吹草低,是一个十分适宜养马牧马的地方,秦人就在这里集马驯马,作好战争准备,给征战提供大量高品质的高原马。

  礼县东南部为重切断土石中山区,海拔11002100米左右,整个陇南山地,海拔在1000米以上。在这种海拔高度上牧养的马匹,肺活量大。而高原马到了海拔不足400米的西安及渭河、黄河汇水处古战场,其奔跑能力又要大大增加。

  七马奔槽,天驷出厩驰阪,作为西垂秦公陵园的主要风水元素之一,其对于秦人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

  秦人爱马、识马、懂马,与马结下深厚的情结,对马匹的器重和喜爱,贯穿了秦社会的始终。秦人600余年(从秦仲元年至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马一直是君王所爱,马铸就了秦人尚武、进取的民风,为社会发展进步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强盛的国力、剽悍的种族、锐利的兵器和精良的马匹,成了秦人由西往东攻伐扩张的法宝。可以说,秦人的兴起得益于马,秦人立国依靠的是马,统一六国更是离不开马。当中原诸侯王国还沉迷于步兵作战的时候,秦人的隆隆战车以无法阻挡的攻势,朝着一统天下的目标滚滚而来。

  龙王捍门

  与马家大山马群势成犄角的龙王山支脉,除了因应马群外,其对于大堡子山秦公大墓的特殊形态与不同作用,颇值一提。

  位于礼县江口乡东北约5公里的龙王山,如一座香炉般矗立在礼县南部西汉水左岸。实际上,这是一座幞头山。

  龙王山

  幞头,一种头巾,亦名折上巾,又名软裹。因幞头所用纱罗通常为青黑色,故也称乌纱,俗称乌纱帽。

  乌纱帽示意图

  风水上的幞头山,为开肩土星,中高两傍肩低,类似于乌纱帽。《地理人子须知》曰幞头,其为物既加于人首,固为贵矣。矧非人臣面君不敢戴,尤为最贵重者也。穴前见有此砂,欲其方正端严,不倚斜,不破碎,方为合格。有此形者,多是大贵之地。上格龙,主王侯烈士,公孤极品,世享爵禄。即使中格龙,亦主方面大臣,富贵有声。

  龙王山与右岸的高大金星相对峙,是礼县的重要水口山,也是秦公大墓结作后下水口的第二道横拦关锁。水口之间两山对峙,水从中出,如门户之护捍,居秦公大墓西南坤位,为典型的捍门山。捍门之砂,最喜成形,如日月、旗鼓、龟蛇、狮象等状,有数重捍门者,必结禁穴;一重二重,亦主王侯后妃宰相状元之贵。若捍门外又有罗星,尤为奇特。经云捍门之外有罗星,使作公侯山水断。

    共2页:
  • 12下一页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