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改变历史的战役 康熙三战噶尔丹

奇闻趣事 2023-03-27 08:22www.nkfx.cn奇闻趣事

康熙在三次亲征当中,不计“万乘之尊”,与士兵们同甘苦、共患难的精神,“日惟一餐,恒饮浊水,甘受劳苦”,使清军士兵们非常感动,这也是三次征战清军都能获胜的原因之一。清朝时,蒙古分为漠西、漠南和漠北三部分。准噶尔是漠西蒙古的一支,自从噶尔丹统治准噶尔部以后,由于他有想要建立一个统一的蒙古国的野心,所以先后兼并了漠西及漠北。漠北蒙古有数十万人逃到漠南,请求清朝政府保护。康熙便派遣使者与噶尔丹交涉,但噶尔丹不但不退兵,反而大举进攻漠南。

噶尔丹生于1645年,是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浑台吉的第七个儿子。噶尔丹从小就被送去学习当喇嘛,但他喜好舞枪弄棒,却不喜欢念经。长大后,他在达赖喇嘛的支持下,回到准噶尔部落,消灭了政敌,从此,噶尔丹还俗,成为准噶尔部首领。

他执政之后,对四周发动多次战争,尤其对东部的喀尔喀蒙古及西边的新疆,更是屡次掠夺其居民、牲畜,侵占其牧地。喀尔喀蒙古多次向清朝求救,康熙曾派大臣与噶尔丹谈判,但噶尔丹都不予理睬。

清朝在此时无法出兵,因为国内先后有吴三桂等的三藩之乱、南蒙古察哈尔部落的纷争,对西北噶尔丹一事只好采取忍让政策。噶尔丹看清朝如此软弱,气焰更加嚣张。他不但杀害了康熙派去的使臣马迪等人,还要求康熙把女儿嫁给他为妻;甚至提出康熙“君南方”,而由他“长北方”-成立蒙古汗国的想法。

康熙的隐忍作风,到噶尔丹于1688年再犯喀尔喀时,终于有了转变。喀尔喀因噶尔丹入侵而向清朝求救,此时,清朝国内的政局已经稳固,各地叛乱已平,康熙于是召集群臣,决定御驾亲征。

第一次亲征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下诏亲征。他兵分两路左路出古北口,由抚远大将军福全率领;右路出喜峰口,由安北大将军常宁率领,康熙亲自率兵在后督军。刚开始时并不是很顺利。噶尔丹屯兵于树丛中,前有河流阻挡,后有树林掩蔽。噶尔丹设“驼城”,把上万只骆驼,绑住其脚躺在地上,驼背上加上箱子,形成一个长长的“驼城”。噶尔丹军就在那箱垛中放射枪箭,以阻止清军进攻。在这种前有驼城、后有伏兵的情况下,清都统佟国纲率兵前进时,中鸟枪阵亡。后来,清军改变战略,以火炮火枪猛攻驼城的其中一段,驼城终于被打开了缺口。清步兵、骑兵齐冲杀过去,福全又令士兵绕到山后,夹击敌军,敌军被打得落花流水,狼狈而逃。

八月一日,清军与噶尔丹再战,清军使用强大的炮兵,加上噶尔丹部众染天花,死伤甚多。噶尔丹为了逃命,立刻派达赖喇嘛的使臣济隆前来乞降。济隆来往于噶尔丹和清军之间,假谈判之名,行缓兵之实,让噶尔丹有时间逃脱。康熙知其诡计,遂命令“速进兵,毋堕贼计”(快进军追击!别中了贼人的诡计!),果然,噶尔丹不等回覆,就已经连夜北逃。

清军本可乘胜追击敌军,但狡诈的噶尔丹为了使康熙见信并停止追击,假意跪于威灵佛前,发誓“永不犯中华皇帝属下喀尔喀以及众民”、“佛在此,敢不自服乎?圣上即佛也,乞终宠宥我!”康熙知道噶尔丹发了重誓,就暂时停止追击,给他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他写了赦谕给噶尔丹:“今尔以誓书来请罪求和…不得擅犯我属下部落喀尔喀一人一畜,…尔倘有窘迫,奏闻于朕,朕必如前抚养,断不念尔旧愆。”尽管如此,康熙对噶尔丹的野心还是很清楚的,他对臣下说:“此虏不足信也”,“噶尔丹乃奸穷莫测之人,因今力薄难支,故尔远伏,倘彼势少张,又复生事悖乱,彰彰明志。”也就是说噶尔丹的叛乱乃其天性,不会更改。

果然,噶尔丹回到漠北,表面上对清朝表示臣服,实际上却在暗中招兵买马。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约见噶尔丹,打算订立盟约,遭到噶尔丹拒绝。噶尔丹不但不来,连派去的使臣也被杀害。,噶尔丹还派人到漠南造谣煽动叛乱。康熙帝知噶尔丹毫无悔改之意,便出一计,密令科尔沁土谢图亲王等人,假装投降噶尔丹,承诺作为夹攻清军时的内应,以此诱噶尔丹出兵。康熙三十四年,噶尔丹果然亲率三万骑兵出征,结果被清军一举歼灭。

第二次亲征

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帝帅八旗劲旅出征。兵分三路,康熙帝自率中路军,往瀚海以北前进,三路军约期夹攻。途中有传言沙俄要助噶尔丹出兵,许多大臣惊慌,建议康熙停止进军,大学士伊桑阿等力主回师。惟抚远大将军费扬古力主御敌。康熙决定独排众议,坚持进击噶尔丹,并警告大臣们“不奋勇前往逡巡退后,朕必诛之。”又说“朕祭告天地宗庙出征,不见贼而返,何以对天下?且大军退,则贼尽锐往西路,西路军不其殆乎?”

康熙一方面“手绘阵图,指示方略”,另一方面派遣使者去告诉噶尔丹,说康熙帝已经御驾亲征的消息。噶尔丹闻讯不敢置信,登山遥望,果然有御营黄幄龙纛,知道确实是康熙亲征,且军容整齐浩大,顿时丧胆,当下拔营遁逃。隔天,清军赶到克鲁伦河时,对岸已不见噶尔丹踪迹。康熙亲率追赶三天,也没追上,于是只好通知西路军大将费扬古,要他们在途中截击噶尔丹。 噶尔丹带兵逃奔五天五夜,到了昭莫多,与清西路军费扬古相遇,遭埋伏,兵败。昭莫多一战,噶尔丹几乎全军覆没,被歼万余人,噶尔丹只得“引数骑逃去”,此后便一撅不振。六月,康熙驾还京师。

第三次亲征

由于噶尔丹暴虐好战,所以很多部众都背叛他。以致其到处流窜,无安身之处。康熙三十六年,康熙决定第三次亲征,给予残存的噶尔丹势力彻底结束。噶尔丹残部一听清康熙皇帝再度亲征,纷纷自动前去投降,甚至还领路追捕噶尔丹。噶尔丹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只好选择服毒自杀,结束其好斗喜战的一生。清朝与噶尔丹之间的战争,持续了八年,终于宣告结束。

康熙在三次亲征当中,不计“万乘之尊”,与士兵们同甘苦、共患难的精神,“日惟一餐,恒饮浊水,甘受劳苦”,使清军士兵们非常感动,这也是三次征战清军都能获胜的原因之一。康熙明智的决策,加上英勇有胆识,统帅大军三次出塞,消灭了边境的侵扰,使清朝国土的巩固有了良好的基础。康熙不仅胆识、远见、气魄,无人能出其右,甚至在平定噶尔丹以后,对准噶尔部仍采取宽大、仁爱的政策,在历代帝王中,其胸襟无人能比。也由于康熙对准噶尔部的种种仁爱措施,使准噶尔部对清朝保持密切且稳定的关系。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