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最壮美的景象创生之柱,哈勃望远镜拍摄的
创生之柱是哈勃望远镜在老鹰星云中拍摄到的一种神奇景象,它是星际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却构成了独特壮美的景象,以至于成为天文学家的一桩美谈,根据科学家们的最新研究发现,其实壮美的创生之柱早在6000年前被摧毁,只是地球目前还观测不到......
创生之柱视频欣赏
创生之柱早在6000年前被摧毁
创生之柱是1995年4月1日哈勃望远镜在老鹰星云中拍摄到的一张影像,拍摄到的创生之柱景象是由圆柱形的星际气体和尘埃构成,堪称宇宙中最壮美的星象,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洪荒之力,这件艺术作品也被评为哈勃望远镜拍摄的最佳前十名照片之一,可见创生之柱受到多么大的认可。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创生之柱是老鹰星云中其他恒星在手指状气体柱上造成的腐蚀,形成了手指之外的蛋型,而且被庞大的气体环绕,里面还有一颗新诞生的恒星,共同组成了我们看到的创生之柱奇景,我们看到的奇景,本体已经遭到了破坏。
NASA在2007年就宣布,创生之柱其实早在6000年前就被爆炸的超新星冲击波所摧毁,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有限,所以目前我们在地球上还看不到被摧毁的创生之柱景象。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还能够透过天文望远镜看到创生之柱,而未来的后代,却只能通过拍摄的照片来瞻仰曾经的壮美,而照片,其实也并不是创生之柱原本的样子。
哈勃望远镜拍摄到的太空照片不计其数,美到让人窒息,而其中一张一定能够脱颖而出,那就是被称为创世之柱的鹰状星云。早在1995年,哈勃就曾用它的相机给人们展示了这些巨大柱子丰富的细节。二十年后,它又来了一次偶像再访,对着这三根美丽的柱子,拍摄了一张无比清晰的高质量照片。
哈勃望远镜拍摄的鹰状星云
在图片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三个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柱子了,它其实是鹰状星云的一部分。鹰状星云又被称为“梅西耶16”,尽管它的这种结构在其他恒星形成区并不多见,它无疑是最上相的,也正因为如此,许多天文摄影爱好者喜欢把他们的相机对准这一星云。哈勃望远镜在1995年拍摄的那张照片尤其受到人们的欢迎,它经常出现在电影或电视上,T恤或枕套上,甚至邮票上都有它的身影。
哈勃望远镜拍摄的鹰状星云(1995)
这一次,哈勃望远镜对准它的偶像,拍到了鹰状星云的灼热而色彩斑斓的气体,像胡须一样卷曲的暗色灰尘条纹,以及那像锈色一样的巨大的创生之柱。这张可见光照片是基于之前的一张天文照片制作而成的(我们见到的天文照片都要经过特殊处理才能显示丰富的颜色),它向天文学家展示了一个更锐利更宽广的图像。
除了这张照片之外,哈勃还公布了一张用红外波段拍成的照片,这张照片穿透了气体和尘埃,展示了鹰状星云不为人知的另一种样子。在照片中,我们看到鹰状星云的轮廓混杂在恒星背景当中,而可见光中难以看到的新生恒星,在星云中也可以看到了。
哈勃望远镜拍摄的鹰状星云
尽管鹰状星云被赐予了“创世之柱”的美誉,这张新的照片暗示了它也是一个死亡地带。正在形成的恒星发出大量的射线,烤焦了星云中的尘埃和气体,而他们吹出的强风(类似太阳风),破坏着周围的一切。在可见光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星云的边缘飘着幽灵般蓝色薄雾,那是一些气体被明亮的年轻恒星加热蒸发造成的。
这张照片有着清晰的细节和极高的对比度,利用它,天文学家可以研究这个柱形结构是如何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星云的红外照片揭示了创世之柱形成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到,柱子的边缘是非常浓密的,它阻止了内部气体的逃逸从而形成这样的柱状结构,而三根柱子之间的气体却被附近恒星群发出的强风吹散了。
在左边柱子最上面的部分,有一部分气体被加热并且正在逃离这个结构,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恒星形成区域狂暴的本质。
这里的大质量恒星会慢慢的破坏这个柱状结构。,也正因为这些恒星的存在,哈勃望远镜才能看到这个星云。原因是这样的,这些恒星发出大量的紫外线,而这些紫外线又照亮了这些由氧、氢和硫等组成的星云并且加热他们,从而使得这些星云可以被观测到。
在宇宙中,尽管有很多类似的结构存在,“创世之柱”无疑是最好的一个样本,它离我们有6500光年远。如今,在哈勃发射升空25年之后,它仍然宝刀未老,又给我们提供了一张更加清晰的“创世之柱”的照片。
据国外媒体报道,宇宙中有一处神奇的天体,由气体和尘埃构成,外形如同三根高高矗立的烟囱。光线需要数年时间,才能从这些烟柱顶端传到底部。哈勃望远镜为其拍摄的照片至今仍是最闻名遐迩的天文照片之一。该天体便是著名的“创生之柱”(Pillars of Creation),是鹰状星云的一部分。
但如果你用自己的望远镜观察创生之柱,所见之景将大不相同。我们看到的外太空图片一般都经过了上色和加工,方能呈现出更多的重要细节。由于“创生之柱”的广泛流传,天文学家向公众呈现宇宙图片的方式或许也改变。
“由于公众希望看到这样的照片,很多人都开始按这种方式处理在媒体发布会上发表的图片。”亚利桑那大学天文学家、该图片的创作者之一保罗·斯科文(Paul Scoen)指出,“这大大影响了公众获知和消化哈勃望远镜收集的数据的方式。”
创生之柱是鹰状星云的一部分。鹰状星云又名M16星云,含有成千上万颗恒星和孕育这些恒星的尘埃云。创生之柱中也有一些黯淡的气体团,今后可能会坍塌并形成新的恒星。鹰状星云长约70光年,宽约55光年。与之相比,创生之柱仅占了一小部分,最高的一根柱体高度也不过4光年。
这张著名的“创生之柱”图片由一支天文学家团队于1995年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照片制作而成。哈勃望远镜围绕地球运行,利用一面较大的凹面镜收集光线,然后将光线反射到较小的次级镜面上,再将光线反射回来,使光线从凹面镜中间的小孔射入仪器中。哈勃望远镜上安装了多种仪器,能够从不同方面对接收到的光线进行分析。
拍下“创生之柱”照片的仪器名为“第二代广域和行星照相机”(简称WFPC2),它由四台照相机组成,天文学家需对这些照相机拍摄的照片进行合成处理。每台照相机负责拍摄最终照片的四分之一,但其中的“行星照相机”(PC)拍摄的是放大图像,需要按比例缩小,最终图片的右上角比其它部分小得多。斯科文指出,将所有数据进行校准也许是最具挑战性的一件工作。
这张图片放大的程度其实有限。假如“创生之柱”的亮度达到了肉眼可见的程度,你便能看到,它在夜空中的大小甚至超过了满月的十分之一。而这也正是哈勃望远镜的杰出之处它能够接收来自远处黯淡天体的微弱光线,然后将信息一点一点地拼接成图片,就像用无数个小点绘制连环漫画一样。
但和连环漫画不同,我们无法分析哈勃望远镜所接受光线的所有颜色或波长。研究人员只能用滤波片将大部分光线过滤掉,每次只分析某种具有科学研究意义的波长。就这张“创生之柱”照片而言,研究人员感兴趣的是由特定处于激发态的氧、氢、硫原子释放的光线。
通常来说,这种方法会生成一张黑白照片,只能分别呈现出氧原子释放的波长502纳米的光线、氢原子释放的657纳米光线、或者硫原子释放的673纳米的光线,分别表现为绿光和两种难以辨别的红光。如果一张照片仅由黑白红或黑白绿三色构成,显然难以吸引公众的兴趣。,研究人员将三张图片结合在一起,将氧原子释放的光线呈现为蓝色、氢原子呈现为绿色、硫原子为红色。
有些人可能感觉受骗了。但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天文学家凯特·惠特克(Kate Whitaker)表示,虽然你可以用大型望远镜在没有月光的夜晚观察到“创生之柱”,但“由于地球大气的遮挡,你用自家后院的望远镜永远观察不到这样的情景,看不到哈勃望远镜拍摄的图片中的众多细节”。并且斯科文指出,研究人员从未声称这就是“永恒之柱”真正的外观。相反,这些是哈勃望远镜实际收集的、以更具科学意义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数据。
在此之后,科学家一直在观察鹰状星云,并在哈勃太空望远镜25周年纪念日时,用更先进的仪器重新摄制了鹰状星云图像,甚至尝试过绘制它的三维图像。可见光几乎无法穿透星云的尘埃,但如果仅用红外光观测,便能一瞥“创生之柱”的内部结构。凭借这一方法,科学家还发现了鹰状星云中形成的大量恒星。还有研究人员借助NASA的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绘制了该星云发射的X射线分布图,其中呈现出了在“创生之柱”最大的一根柱体顶端新形成的恒星释放的光线。
有些人担心,“创生之柱”如今已经不复存在了。因为用红外光拍摄的照片显示,一次超新星爆发正在向其逼近。也许人们曾在一千年前在夜空中看见过这颗超新星,但假如“创生之柱”已被它摧毁,其毁灭时发出的光线至今尚未传到地球上。不过,近期收集的数据似乎显示,“创生之柱已被摧毁”之说并不成立。
无论如何,这将照片必将在天文学的历史上留下难以磨灭的一笔。斯科文表示“今后,它仍将是哈勃望远镜拍摄的最受欢迎的照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