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郑州考古发现9000年前古人所住一室一厅
这是一个斜坡式门道双间式房址,由门道、东室、西室三部分组成。门道西南向,房屋分东、西两间。画面上方较小的圆坑为储藏室,下方左侧为灶台,右侧为卧室。在当时,这应是一座“豪宅”。晚报记者 张翼飞/图
在发掘区西南部的一处集中的房址,发现居住排水系统1条。该排水系统的发现,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懂得利用自然地势来建造排水设施,反映了较为先进的建筑理念。晚报记者 张翼飞/图
一个刚刚发掘出来的先人遗骸。晚报记者 张翼飞/图
考古现场已经抢救发掘出来的部分文物。这是一件生产工具的石器。晚报记者 张翼飞/图
郑州晚报讯:(记者 徐富盈) 南水北调干渠新郑唐户遗址的考古,近日有重大发现:在这座目前国内已知的最大规模的裴李岗文化遗址内发现9000年前古人类最大规模的聚居群,从房屋可推断出当时先人已有相互联系的生产组织。62座房址中有3处是双间房,可算是当时的“豪宅”,首次发现了“一室一厅”的房子,他们还利用自然地势建了绕房排水沟,并发现石器作坊、排水系统、安全壕沟等。
30万平方米裴李岗聚落遗址为国内最大
昨日上午,记者赶到新郑市观音寺镇的唐户村,一大片如两个足球场大小的开阔地内,纵横交错着大大小小的深坑。唐户遗址考古工作队工作人员信应君介绍,这片考古现场,就是将来南水北调主干渠要通过的地方,他们从去年6月份进驻,已发掘6000余平方米,发现房址62座、石器加工作坊一个、灰坑176个、安全壕沟1条,让人惊讶的是,在房屋遗址内,竟然有一套较为完整的绕房排水系统,这是中国发现的距今最早的排水系统。这片遗址的发现,对中国研究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房屋建筑方式,以及裴李岗文化时期聚落形态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信应君介绍:“目前发现该遗址总面积共140余万平方米,文化遗存堆积丰富,以裴李岗文化(9000年)为主、还有仰韶(5000年)文化、二里头文化及商、周文化,属多时代的聚落群址,仅单纯的裴李岗文化遗存面积就达20万平方米,如果包括被仰韶文化叠压的区域,裴李岗文化遗址已超过30万平方米。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大的裴李岗聚落遗址。”
正在申请南水北调工程绕过该遗址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唐户遗址领队张松林对此遗址感叹不已:“这是目前国内已经发现的距今约9000年最好的一批房屋遗址。其中从房屋聚居情况可发现当时已经有生产组织,这个遗址是中原先祖从森林穴居走向临水建房、从茹毛饮血到刀耕火种、从愚昧走向文明的最好见证,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张松林表示:“南水北调作为跨世纪民心工程,渠道占压遗址区的面积甚大,我们正在申请,能不能让南水北调工程绕过该遗址,在这里建一个博物馆,让人们了解先人的生活方式。”
古人豪宅:首次发现“一室一厅”房屋
在遗址现场,记者看到,已经清理出的房址中,均为半地穴式,就是在房下挖一个坑。坑的周围还留有原来支房顶的柱子所留下的小圆坑。每间房的面积大小不等,约有3平方米,有椭圆、圆、圆角长方等形状。
工作人员指着一个双间式斜坡门的房屋遗址对记者说:“这里共发现3处双间房,也就是两间房子建在一起并互通,与现在的一室一厅很相似。”双间都是一大一小,大的一间偏角有灶台,一侧可睡人,小间多放置贵重物品,如食物或工具。“这也是第一次发现该文化时期的双间房,可以说是那个时期住宅中的豪宅了。”工作人员指着门口介绍,他们的门都较小,易用草或树枝、帘子等把门堵上,晚上睡觉可能更安全。
生产组织:居住在中间位置的应该是族长
考古人员说,他们发现,遗址中的房屋聚居群中,有几个相对聚居的群落,可以看出当时的先人已有了相应的生产组织或者社会组织,生产力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信应君介绍,几个相对亲近的群落,聚在一起,还有几个单间,都围着中间一个较大的房子建房的特点,说明已经有相应的社会组织,也就是说,被围在中间的可能是族长或者头人。
排水系统:古人懂得利用自然地势绕房排水
“我们也发现了人类最早的排水系统,这个发现可能会改写历史。”工作人员指着住房遗址外相连的小沟,向记者介绍。只见两条排水沟依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延伸,沟为斜直壁,下部内收,底近平。“这条排水系统的发现,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懂得利用自然地势来建造排水设施,反映了较为先进的建筑理念。”工作人员介绍,这应该是迄今国内发现最早的排水设施。
石器作坊:石制锯齿镰上还装有木把儿
在一间遗址内,到处都有打磨掉的碎石块,明显有人类加工的痕迹,工作人员初步断定这是一个石器加工作坊。只见一把锯齿镰做工较为精美,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把石器已具有较高的水平,不仅打磨了锯齿,而且在石镰一角留有一个拴绳的孔,那时的人们已知道在石镰上装一木把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