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水浒传中宋江为何要在浔阳楼写反诗?
宋江是个城府极深的人,一般情况下,外人不容易看清楚他的本来面目。只是这样谨慎的人,也会犯些错误。当然这错误并不小,宋江差一点因此而命丧江州,那就是在浔阳楼上宋江写了反诗。按理说,宋江是可以避免的。因为江州是个好地方,又有梁山弟兄罩着,还有戴宗等人帮衬,再加上身边形影不离的大汉黑旋风李逵,水面上的浪里白条兄弟,一时间群英聚会。那么宋江为何在浔阳楼上写了反诗。
江湖以为这有以下几种情况造成的:其一,宋江自己无聊,宋江那日曾去寻找戴宗、李逵等人,只是这几个人都有事情,宋江孤寂无聊,因此一个人想上浔阳楼喝酒解闷。其二,借酒消愁。酒是个好东西,酒能消愁,不过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更愁。宋江本来是知道的,可是人一旦孤寂无聊,无法排遣,自然要喝上一番。其三,浔阳江景色优美。浔阳江上景色非常,宋江看时,找了个楼进行观赏,况且这座楼在当地很有名望:世间无比酒天下有名楼,宋江自己也是一个抱负不凡的人,因此觉得喝好酒,上名楼,看胜景,才不虚此行。其四,宋江心里很抑郁。宋江是一个想施展自己一腔抱负的人,不过经常和草莽汉子呆在一处,心里有所不安,但是自己充军发配,又无计可施。
其五,宋江是一个不安分的人,尽管自己的父亲反复交代,可是宋江骨子里却是一个想做出一番大事业的人,但是一直处在社会的底层,功不成名不就,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即使当年的押司,实际上也是大大的极不满意。宋江希望封妻荫子,可是现实却实现不了。其六,宋江很自负,宋江一路走来,尽管九死一生,但是很多人对自己总是顶礼膜拜,一时间自己在众人眼里是如此的高大,因此宋江觉得自己肯定能做出一番功业,因此更加仇视当时的那个社会。其七,浔阳楼上诗情画意感染了自己。宋江是个文人,文人都有到处题字的毛病,当地吟诗成为一种风气,尤其是白居易那首《琵琶行》更是名扬天下,因此宋江要效法前人,认为他日一旦功成名就之时,再来看看,别有一番滋味。
其八,发配江州一路上的苦难,让宋江苦不堪言。尽管宋江发配江州,是个好地方,可是一路上经历了那么多事情,每一次都是触目惊心,尤其是邂逅穆家庄的二公子,浔阳江头的船火儿张横,尽管后来都能化险为夷,可是当时总是受到一肚子惊吓,自己想想都非常后怕。其九,当时社会矛盾日益突出,老百姓生活困苦,贪官的腐化堕落,宋江作为一个胸怀大志的人,总有心机想改变这一切,因此把种种豪气挫于笔端,形成波澜壮阔的文字。其十,宋江是个表演天才,尽管在监狱里给别人送来好多银两,给别人说了好多好话,可是宋江骨子里希望别人尊奉自己的,哪里想到自己要时时处处仰人鼻息,因此宋江才要以黄巢自比,宣称有朝一日定然要报自己今日之血海深仇。
其实,宋江尽管名气大,可是他骨子里是个文人,俗话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如果不是这么多弟兄对宋江捧着护着,如果不是宋江到处磕头作揖的给人送钱,如果不是醉酒的宋江酒后狂言,想让宋江走出江湖,选择造反,其实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在有了题反诗这件事,宋江的逼上梁山就很自然了。
共产党人民军队的“人民子弟兵”这个称谓是怎么来的呢?
“子弟兵”一词,古已有之,指领兵将帅率领本乡本土壮勇所组成的军队。项羽八千“江东子弟兵”曾横扫天下;南宋时期的“岳家军”、明朝的“戚家军”等很多有亲属乡土关系的将士组成的部队,也因英勇善战而扬名。而在现代,“子弟兵”成了人民对自己军队的亲切称呼。这个称呼据说出自聂荣臻元帅当年领导的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
1937年11月,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率领3000人的武装,在晋(山西)、察(当时的察哈尔省)、冀(河北)三省边界地区,创建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根据地后,聂荣臻立即着手扩大人民武装力量。当时在晋察冀,出现了不少带有地域色彩的部队名称,如“阜平营”、“回民支队”、“灵寿营”、“平山团”等。1939年5月聂荣臻发布通令,嘉勉平山团作战英勇,屡立战功,是“捍卫民族、捍卫边区和捍卫家乡的优秀的平山子弟兵”。这是“子弟兵”一词首次用于称呼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力量。
1939年底,晋察冀军区冬季反“扫荡”战役取得胜利,社会各界发来大量祝贺函电,盛赞聂荣臻将军指挥有方,屡建奇功。聂荣臻在《抗敌报》上复信指出,晋察冀成为敌后抗战的坚固长城,是“全边区父老和子弟兵的血肉所创造出来的”。晋察冀军区创办的《抗敌三日刊》,也改名为《子弟兵》。就这样,“子弟兵”这个称呼,就把部队担负的任务和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了,更能体现军民的鱼水深情,战士们保卫家乡,就是保卫边区,就是保卫祖国。
著名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在1940年春到晋察冀考察之后,撰写了《华北敌后——晋察冀》(1940年出版)一书,书中称颂道:“子弟兵是老百姓的儿子,坚决打鬼子的抗日部队的兄弟,是在晋察冀生了根儿的抗日军。”
后来,“人民子弟兵”这五个大字,成为人民对我党领导的革命武装的亲切称谓,一直沿用至今。(倪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