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三大疑案之一:顺治真的出家当和尚了吗?

历史朝代 2023-03-26 12:38www.nkfx.cn历史朝代

  “世祖出家”被列为清初三大疑案之一,是说顺治帝因爱妃董鄂妃之死,悲恸万分,痛苦异常,竟看破红尘,跑到五台山清凉寺当了和尚。此说法流传十分广泛,有鼻子有眼儿,而且还据此派生出康熙帝五台认父等许多故事。俗话说,“无风不起浪”。这种说法尽管不是历史事实,也绝非空穴来风。

  爱新觉罗·福临于崇德八年(1643年)承袭父位当皇帝时,只有6岁,所有政事由其叔父睿亲王多尔衮及郑亲王济尔哈朗处置,到顺治十四年(1657年),20岁的顺治帝结识了当时的高僧憨璞聪,多愁善感的顺治原本十分笃信佛教,结识了憨璞聪后更加热衷于佛事。此后,顺治又先后结识了当时著名的高僧玉林琇、木陈态、茆溪森等人,并与他们过从甚密,对佛教达到了痴迷的地步,不但频频召他们进宫讲经说法,而且毕恭毕敬地亲执弟子之礼,还让玉林琇按龙池派的辈份排列给自己起了法号“行痴”,全无一点浮世红尘中人君的威仪。他对木陈态说“希望老和尚不要把我当成天子看待,只把我当成您的一般弟子”。并说道“我想我的前身的确是佛,今天每每到寺院里见到僧家明窗净几,就留恋徘徊不忍离去。”

  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顺治的爱妃董鄂氏病逝,顺治帝痛不欲生,亲自撰写了4500字的《董妃行状》,又命大臣为董鄂妃作传,还破例追谧她为皇后,又让30名太监和宫女为她殉葬。但这一切都不能使他感情的创伤得以弥合,于是整天的沉迷于佛法之中,除召见茆溪森和旅庵等和尚外,并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38次造访他们,有时作彻夜长谈,昏昏沉沉,让他们用迷茫的禅机来麻醉自己的神经。经过这一番变故,顺治决意隐遁佛门,摆脱尘世中的烦恼,终于在十月初,坚请茆溪森为自已举行了净发仪式,准备到山西五台山当和尚。

  顺治净发不久,在浙江湖州报恩寺住持的“大觉禅师”玉林琇又来到北京,他见自己的徒弟竟然已经给皇帝净了发,不禁勃然大怒,当即命人取来干柴,要把茆溪森当场烧死,顺治见状无奈,只得向玉林琇表示自己愿意重新留起头发,不再要出家了。

  这么折腾一通后,本来身体就很虚弱的顺治再也支撑不住,到年底就病倒了,而且很快就染上了当时的绝症天花。到了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半夜,在董鄂妃死后不到半年,顺治终于不治,在养心殿“龙驭上宾”了。顺治死后,按照满族的习俗,根据顺治的遗嘱,请高僧茆溪森在景山的寿皇殿院中,为他举行了火化仪式。

  这位一心向往佛国的真皇帝伪“和尚”死后住进了自己生前选定的风水宝地,即今天的遵化市马兰峪孝陵,最终未能舍弃尘世间的荣华富贵。

  “夸耳环”舞蹈的圆圈不封口,青年们饮完咂酒后,在大家的哄闹中,第一对相爱的青年男女分别站到圆圈的首尾位置,舞蹈在羌、汉两种语言相互混合的歌曲中进行。每段歌曲的前半部,由这一轮舞蹈的两位男女“主角”领唱,后半部歌曲则是大家齐声欢唱、帮腔或起哄。舞蹈动作随领唱时节奏的缓慢、平和与合唱时的激烈、欢快而频繁变化。伴舞的歌词,在以“夸耳环”为主题的基础上即兴填词。舞蹈开始的舞段,是男主角以模拟形式极其风趣地边歌边舞,夸赞自己心上人聪慧和所佩戴耳环如何美丽。在众声附和后,满面通红的姑娘怀着羞涩之情,在答唱中用充满激情的古朴舞姿感谢男友对自己的赞美并讲述自己对男友情有独钟的原因。随着男女双方的相互赞美和爱慕的表达层层深入,舞蹈气氛逐渐进入高潮,转向众人提问和男女主角轮流对答的歌舞场面。这样欢快的歌舞直延续到二位主角再也招架不住,无言答对为止。然后再换另一对恋人重新开始。

  “情歌”也是表达双方爱慕之情的另种形式的舞蹈。舞蹈的队形十分特殊,参加舞蹈的第一对男女情人并肩而立,其余舞者先作为这对情人的亲朋好友,男女按“八”字形分站两旁相对而立。两个相互靠拢的情人,各拿一条手帕作为在舞蹈中传情达意的道具。他们的服饰古朴、典雅,女青年着湖蓝色长衫,头帕上的有精美手绣花纹,绣花“云云”踏出的舞步,牵动着羊皮背心下摆长长的羊皮穗子来回甩动,衬托出年轻山民们俊美和青春的活力。

他们沉浸在“情歌”中尽兴地表达着自己对对方的爱慕。虽然他们所唱的羌语歌词我一点不懂,但情侣眉眼间和同拉手帕共舞时相互的顾盼,完全弥补了我不懂歌词的遗憾。

  每当青年人跳“夸耳环”和“情歌”时,村寨里的人会蜂拥到场院观看助兴。有的席地而坐,有的依靠在麦秸堆上,还有的干脆爬上晾满火红辣椒的石头屋顶,往往看舞蹈的比跳舞的人还多。因为各家的长辈都关心自己未来的女婿、媳妇是哪家的小伙子或姑娘,难免有一些品头论足,所以这也是舞蹈中的年轻恋人接受考验最为紧张的时刻。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