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是怎么样的

历史朝代 2023-03-26 13:26www.nkfx.cn历史朝代

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是怎么样的

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也都在《史记》的《项羽本纪》中出现,《史记》中有两个例外,一个是孔子,另一个是项羽。司马迁把孔子收到了“世家”里,而把项羽收入到了“本纪”里。我们都知道,“世家”里记录的是诸侯的历史,而本纪中记录的是诸位皇帝的历史,所以说这两个人是例外的。但是转过念来一想,孔子虽然没有当过一天诸侯,但是后世都称他为素王,这个地位比诸侯还高,所以收入“世家”也算情有可原。而项羽收入“本纪”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司马迁非常推崇项羽,其次,项羽为楚霸王,分封天下的时候,刘邦的汉还是项羽给封的,所以项羽虽然没能当上皇帝,却也当过一段时间的天下之王。

司马迁黑白画像

司马迁非常的推崇项羽,项羽是推翻秦王朝的主要力量,在司马迁眼里项羽是个大英雄,甚至被司马迁说是舜的后人。大力赞扬了项羽从没有一寸土地到成为楚霸王这中间的功绩,称他是近古以来都没有这样的人物。

其实司马迁的评价也并非都是司马迁自己一个人的意见,很多时候都是司马迁整合了许多意见和评论给出一个相对中肯的意见。司马迁以“实录”的态度写史书,在书中无不透露着司马迁在贯彻这个思想,尤其体现在他对人物的评价之上。没有掩饰他们的缺点,不会夸耀他们的功绩,从事实触发,还原给后世一个最真实的历史。

司马迁人固有一死原文出自何处

司马迁有一句震古烁今的千古名句就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中充分阐述了司马迁的生死观,短短几个字,称颂了多少伟人烈士,又讽刺了多少无胆鼠辈。

司马迁广场塑像.

这句话出自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当时朝中发生巫蛊之祸,任安手中握有兵权,戾太子派人持节到任安处要求发兵助战,任安受了节,但不肯接应太子。后来事件平息之后,汉武帝论功行赏,对任安的做法持保留意见。但是后来有人进言,使汉武帝对任安对待太子的心思有了误解。于是汉武帝就将任安抓了起来,准备到时候就执行腰斩之刑。任安于是写了一封信给常常能够见到汉武帝的司马迁,希望司马迁能够为自己求情。

司马迁知道汉武帝的性格,怎么会放过任安。在这样两难的抉择中,司马迁最终回了一封信给任安,向任安阐述了自己境遇,向老朋友说明了自己见死不救的苦衷,也希望求得任安的原谅。于是就有了我们看到的《报任安书》了。

其实这篇文章中大部分内容都是在讲司马迁自己突遭天降横祸,自己忍受了宫刑之后没有***的原因,于是也就有了这句震古烁今的名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后来这句话被毛泽东主席引用,用在了自己的《为人民服务》一书中,使得这句话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知。

不知道千百年来,司马迁的这句话,鼓励了多少在困境中迷茫无助的人,这也大概是司马迁的功绩了吧。

屈原和司马迁不同的人生选择

司马迁屈原两人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并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学著作,其中屈原的主要著作有《离骚》、《九问》、《楚辞》等,而司马迁最大的成就是《史记》。同时司马迁屈原的命途也都比较坎坷,司马迁受宫刑下狱,屈原被贬谪流放,然而不同的是两个人的背景、地位以及面对坎坷命途的态度。

屈原画照

屈原是一个富有浪漫情怀的爱国词人,同时也是一个手握实权的大臣。面对奸臣小人的迫害,感性的屈原眼看国家处于危机之中却无能为力,忧国忧民的他想用死来唤醒当权者和老百姓。被流放的屈原身心遭受着巨大的痛苦,他始终不肯变心以从俗,世人皆浊,唯有己清,这种孤独让他每一天都身处煎熬之中。他只能以死明志,对于屈原这种杀身成仁的做法,我们也应当表示钦敬,他可以生也可以死,但他毅然选择了死亡。

司马迁与屈原不同的是,司马迁是一个并没有多少实权的史官,但他对历史却是十分了解,他能忍辱负重的活下来完成史记,可以看出他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同屈原有着很大不同。没有民族大义负担的司马迁更能够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全身心完成《史记》。如果他选择死亡,后世将没有《史记》,司马迁也不会流芳千古。但司马迁终究是看透了很多事情,明白自己活着的价值,他要给后人展示一个完整的历史。

司马迁屈原虽然有着不同的命运结局,但两人都是后人传颂的对象,也将永远值得后人敬仰与怀念。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