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抗战之前日军凭什么长驻中国?
关东军常驻东北,可追溯到1905年的日俄战争
1、九一八之前,东北之所以会驻扎有关东军,可追溯到1905年的日俄战争
通过此战,日本自俄国手中夺得了关东州租借地(约3264平方公里)与满铁附属地(约430平方公里)俄国取得关东州租借地,系由1898年与李鸿章所签订之《旅大租地条约》;取得铁路沿线附属地特权,系由1896年与李鸿章所签订之《中俄密约》。
俄日签订《朴茨茅斯条约》后,将俄国在上述租界与路界之内,享有的行政管理权、警察权与驻兵权,全部转移给了日本。日本再胁迫中方与之签订《中日满洲善后条约》及附属协定,承认上述特权的转让。根据上述条约,日本有权在南满铁路沿线每公里驻扎15名士兵担任守备,总计可驻扎14419名。此即关东军之前身与雏形。①
2、关东军坐大说值得商榷。九一八事变时,关东军仅1.4万余人,而留守关外之东北军尚有19万之多,且装备精良
至于日本国何以能在东北坐大,谁之过?回答这一问题之前,需要注意的是九一八事变时,关东军总兵力仍只有1.4万余人,而据张学良自谓九月十八日事变之时,其军队在关外者,包括非战斗员,共计19万人。②而且,就装备而言,东北军可谓精良,不但海陆空齐备,且拥有相当可观的坦克与飞机据统计,即便是得到朝鲜军援助的关东军,较之留守关外的东北军,在炮兵上,是一与五之比;在空军上,是一与六之比,并不具优势。③
换言之,就军事层面而言,所谓关东军坐大,乃是伪命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关东军自辛亥以来,对中国政局之干预力度,确实愈趋强大。这一政治层面的坐大,究其根源,乃在于中国政局之四分五裂,给了关东军游走其间的莫大空间;而这种游走,又进一步强化了中国的分裂。试举两例
例一1911年辛亥革命,西园寺内阁制定防止在日本帝国的近邻建立共和体制之方针,关东军乃一方面向以孙文为代表的革命党提供反清援助,一方面又策划拥立肃亲王实施满蒙独立,且使后一行动得到前者默认。例二1925年郭松龄事件中,陆军省向每一个重要军阀将领都派去了一个中国通军人。给张作霖派去的是松井七夫,给冯玉祥派去的是松室孝良,给郭松龄派去的是佐佐木到一。诸如此类唯利是图之游走,足以保证无论何方获胜,日本均能从中获益。④
位于旅顺的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华北中国驻屯军的存在,可追溯到1901年的《辛丑条约》
关东军之驻扎缘由,如前所述。在华北制造卢沟桥事变之中国驻屯军,则可追溯到1901年的《辛丑条约》。按该条约
大清国国家允定,各国使馆界,以为专允住用之处,并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自行防守。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长留兵队,分保使馆。中国国家应允,由诸国分应主办,会同酌定数处,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今诸国驻守之处系黄村、郎(廊)坊、杨村、天津、军粮城、塘沽、芦台、唐山、滦州、昌黎、秦皇岛、山海关。⑤
据此,日本不但取得了在北京使馆区的驻兵权,而且取得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线战略要地驻军的权力。1901年,日本将其驻华日军编定为清国驻屯军,进入民国后,改称中国驻屯军。
因《辛丑条约》之滥觞,及至1921年,各国在华驻军约近万人,以日军为最多,约有4500人,其中2700人驻山东。驻华美军共1504人,法军1214人,英军1044人,荷兰军队78人,意大利军队31人。⑥直至1940年代,中国因抗战而得以陆续与西方各国废除不平等条约,外国在华驻兵权始渐告终结。
溥仪在天津与日本中国驻屯军司令高田丰树合影注释
①(日)岛田俊彦: 《关东军》,(中译本更名为《日本关东军覆灭记》),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P01-03。②国联调查团《关于调查团东行之种种》,《北辰杂志》1932年第4期。③岳骞/主编《东北抗日大画史》,(台)兰溪出版社1970,P336-337。④(日)岛田俊彦: 《关东军》,P10-12,P33。⑤《辛丑条约》第七款、第八款。⑥李新《中华民国史大事记(1916-1921)》第二卷,中华书局2011,P1453。此一统计,未包含关东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