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是什么?
世界奇闻 2025-01-07 11:45www.nkfx.cn世界奇闻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在农历腊月初八的星光之下悟道成佛。为了纪念佛祖所受的苦难以及不忘其教诲,古印度人在这一天以食用杂拌粥的方式表达敬意。如今,腊八节已成为一个充满传统色彩的节日,其风俗包括喝腊八粥、吃冰、泡制腊八蒜、制作腊八豆腐以及享用腊八面等。
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八日,人们迎来被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或“成道会”的腊八节。这一原本是佛教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的节日,后来逐渐融入民间,成为深受欢迎的节日之一。腊八粥,又被称为“七宝五味粥”、“佛粥”或“大家饭”,是由多种食材熬制而成的美味佳肴。据记载,腊八粥的最早文字描述出现在宋代。
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描述了腊八节的盛景:寺庙在这一天煮制五味粥,称之为腊八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逾千年,无论是朝廷官府、寺庙还是普通百姓家庭,都会在腊八节这一天煮制腊八粥。到了清朝,这一风俗更是广为流传。
在我国北方,腊八节是过年的序幕,有“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的说法。人们忙着剥蒜制醋,泡制腊八蒜,享用腊八面腊八粥。尽管南方对腊八节的提及较少,但它仍然是一个典型的北方节日。
追溯历史,先秦时期我国一些地方已有与“腊”相关的腊祭习俗。这个节日在腊月举行,具体日期灵活不固定。据《礼记·郊特牲》记载,腊祭是岁末十二月的一次大型聚会,人们会准备各种食物以表达对祖先和神灵的敬意,祈求丰收和吉祥。汉代的腊祭则被称为“腊”。
上一篇:温州古词属于什么戏曲
下一篇:辨析:“传统习俗”等于“落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