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和依赖

奇闻趣事 2025-04-03 12:28www.nkfx.cn奇闻趣事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又被称为“人质情结”。这一特殊的心理现象源于一起银行案,首次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被发现。在劫持的过程中,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依赖,甚至可能反过来帮助加害人。这种心理反应在容易感动的人群中更为常见。

究竟什么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呢?在劫持的恐怖氛围中,人质的生死被劫匪掌控。劫匪的任何善意行为,哪怕是短暂的宽限,都会使人质心生感激。这种感激逐渐演变成为崇拜和爱慕之情。人质开始潜意识地将罪犯的生死与自己的命运紧密相连,以至于与罪犯共同抵抗任何救援行动。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出现,依赖于以下四个条件:

1. 人质坚信逃跑无望;

2. 真切感受到生命受到威胁;

3. 注意并识别出绑匪的微小善意;

4. 与外界完全隔绝。

在这种状态下,人质的心理状态逐渐从恐惧到同情,最终转变为协助绑匪,甚至一同逃离。

那么,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是如何被发现的呢?回溯到1973年8月23日,斯德哥尔摩市发生了一起银行案。两名罪犯劫持了四名银行职员,与警方对峙长达130个小时后最终放弃。令人震惊的是,几个月后,这些银行职员竟然拒绝起诉罪犯,甚至为他们筹集辩护资金。其中一名女职员更是爱上了她的劫匪,甚至在劫匪服刑期间与他订婚。这起事件引起了社会学家的关注,从而开始研究这一特殊的心理现象。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名称也因此得以命名。

上一篇:wps表格怎么保留两位小数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