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简介/生平事迹 茅盾人物评价

奇闻趣事 2023-03-26 17:16www.nkfx.cn奇闻趣事

人物简介: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

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中文名茅盾
外文名Mao Tun
别名沈德鸿
国籍
民族汉
出生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
出生日期1896年7月4日

逝世日期1981年3月27日
职业作家,文学评论家,社会活动家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预科
主要成就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革命文艺奠基人
代表作品《子夜》,《霜叶红似二月花》,《春蚕》,《白杨礼赞》等
字雁冰
笔名郎损、蒲牢、沈余、微明

人物生平

人物经历

《小说月报》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

1913年,茅盾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

1920年初,主持《小说月报》“小说新潮栏”编务工作。同年11月,茅盾正式接编《小说月报》。

1921年,1月,参与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接编并改革《小说余月报》。7月,共产党成立,由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转为正式党员。

1923年,辞去《小说月报》主编职务,转商务印书馆国文部工作。

1925年,被选为出席广州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26年,留广州工作,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作秘书。3月,返沪。

1927年,1月赴武汉,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教官。约4月,任汉口《民国日报》主编。7月间,从武汉至南昌不顺,阻于牯岭。8月,南昌起义失败,试图与党组织取得联系而不得,从此失去与党组织失去联系。9月,于上海以茅盾为笔名发表小说《幻灭》。

1928年,1月,完成6月,先后完成《动摇》《追求》──即三部曲《蚀》的创作。7月,东渡日本,期间写有长篇小说《虹》(未完)和《从牯岭到东京》等。

1929年,论文《读<倪焕之>》发表。

1930年4月,回上海。不久加入左翼作家联盟。

1931年,开始创作《子夜》

1932年,7月,发表《林家铺子》。11月,发表《春蚕》。

1933年,《子夜》正式出版发行。4-7月创作《秋收》、《残冬》并发表。

1935年,论文《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被收录发表。

茅盾文集1937年,2月,偶遇周恩来恢复与党组织的联系,但党员身份已不明确。参与编辑的《救亡日报》、《呐喊》(后改名《烽火》)分别在上海创刊。年底,上海沦陷,茅盾离沪抵长沙。

1938年,1-2月,在香港、广州、武汉等地活动。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被选为理事。4月,他主编的《文艺阵地》在广州创刊,编香港《立报·言林》。12月,应杜重远的邀请赴新疆迪化。

1939年3月,抵新疆,在新疆学院任教。4月新疆文化协会成立,被推举为文协为委员长。

1940年,4月底离开新疆,经兰州、西安于抵延安。在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处讲学。10月,从延安到达重庆,任郭沫若主持的文化工作委员会常委。此时,陆续完成优秀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的创作。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