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资料】巴金简介/生平介绍

奇闻趣事 2023-03-26 17:17www.nkfx.cn奇闻趣事

  巴金,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有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被誉为“二十世纪文学的良心”。

  巴金生平简历

  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

  1920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读书期间,在“五四新潮思想影响下,加入进步青年组织“均社”。

  1923年,离成都去上海、南京求学。

  1925年,8月,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附中,准备报考北京大学,因病于上海休养。9月,参加发起无政府主义组织上海民众社并出版《民众》半月刊。本时期翻译克鲁泡特金的一些着作。

  1927年1月,赴法国巴黎求学。在法期间,一方面大量阅读西方哲学和文学作品;另一方面,时时关心着,开始写作《灭亡》。

  1928年12月,回上海。从事文学编辑与创作。

  1933年,任《文学季刊》编委

  1934年,赴日本旅行。

  1935年,8月,从日本回国。主持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务,主编《文化生活丛刊》、《文学丛刊》、《文学生活小丛刊》等。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任《救亡日报》编委,与茅盾共同主编《呐喊》杂志。

  1938年,2月,写完《春》。3月,参加文协,被选为理事。

  1940年七月始,辗转于昆明、重庆、成都、桂林、贵阳等地,从事抗日文化宣传活动。

  1944年5月,与萧珊在贵阳花溪结婚。

  1945年,于重庆作《第四病室》。11月返回上海。

  1949年7月,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当选为文联委员。

  1950年后任平明出版社总编辑,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

  1950年,7月,当选为上海文联副主席。11月,他参加了华沙第二次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后又五次访问前苏联。

  1957年7月,任《收获》主编。同年始编《巴金文集》14卷本,至1961年编定后出版。

  1966年8月,作协上海分会贴出攻击巴金的大字报,不久巴金即遭批判,被关进“牛棚”。1967年5月,《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巴金被点名批判。随后在上海奉贤县“五七干校”劳动两年半。

  1972年,妻子萧珊病逝。

  1977年,任1983年作家协会主席。

  1983年任政协副主席,作家协会主席。2003年3月在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84年5月,作为世界七大文化名人之一,应邀参加了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四十七届国际笔会大会。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出版了《随想录》之《病中集》、《无题集》等作品。

  90年代后出版随笔集《再思录》,编辑出版了《巴金全集》等。

  2003年11月,国务院授予巴金“人民作家”称号。

  2005年10月1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爱情婚姻

  1936年,巴金与上海爱国女学校学生陈蕴珍结识。陈当时是巴金作品的喜爱者,两人由通信讨论作品开始认识。1938年7月,萧珊高中毕业后追随巴金来到广州。直到1944年,已经40岁的巴金才在桂林花溪与萧珊结婚,两人的婚礼极其简朴,没有任何仪式也一桌宴席。1945年,抗战胜利,女儿李小林出生。

  文化大革命期间巴金受到残酷的迫害,萧珊也因为与巴金的关系受到非人的待遇。1972年7月萧珊因患癌症住院,而巴金在干校劳动不被允许探望,于是萧珊只得独自在医院接受治疗,半个月后含冤长辞人世。在萧珊去世的3年之后,巴金才获许把萧珊的骨灰捧回,巴金将妻子的骨灰放在自己的枕边,每夜与之共眠,一直到2005年,巴金去世。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